武漢中華奇石館館藏
各類化石標本80余種,5000余件,
包括100余件恐龍化石。
這些遠古生物們穿越時空隧道,
以化石的樣貌再次出現(xiàn),
用生命舞動出各自的傳奇。

上圖為奇石館館藏狼鰭魚與水草化石
簡單地說,化石就是由古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。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,古生物死亡之后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,在隨后的歲月中與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(jīng)過石化變成了石頭,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、遺跡就被稱為化石。

上圖為奇石館館藏三尖對齒獸化石
地層中的化石,從其保存特點看,可大致分為四類:實體化石、模鑄化石、遺跡化石和化學化石,奇石館內的大部分化石藏品為實體化石和模鑄化石。
以蘇鐵植物化石為代表的植物化石被稱為印痕,因為植物葉片不能長期保存,因此只有其陷落在地層中所留下的痕跡得以轉變?yōu)榛?/p>

上圖為奇石館館藏蘇鐵化石
而菊石一類具有硬殼的生物,其硬殼大多能夠完整保存并被石化為化石,這類化石被稱作印模,分為內模和外模兩種。

上圖為奇石館館藏菊石
化石的作用
(1)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,它為研究地質時期的動、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證據(jù)。
(2)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、植物的樣子,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、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環(huán)境。
(3)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(jīng)歷的變化等等。

上圖為奇石館館藏劍齒虎頭骨化石
化石的作用通過奇石館內的眾多化石均可得到驗證。鏟齒象下頜骨與門齒相連接成方頭鏟形,這與其取食水中植物的生活習性密切相關。長有碩大犬齒的劍齒虎則得益于其鋒利的牙齒,一度成為冰河時期的強大獵手。通過對中華龍鳥與圣賢孔子鳥化石的研究,科學家們發(fā)現(xiàn)了證明小型獸腳類恐龍進化為鳥類的關鍵證據(jù),這一成果曾一度震驚古生物界。

化石記錄了生命發(fā)展的歷程
見證著地球46億年的演化歷史
是大自然的“歷史書”
奇石館內化石藏品眾多
它們講述著各自不同的故事
這一切,都期待有您和我們一起來發(fā)掘...